对康熙和吴三桂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历史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清朝入关后33年,清朝迎来最大一场叛乱,此乱就是历史上有名的“三藩之乱”。所谓的“三藩”就是平西王吴三桂、平南王尚可喜、靖南王耿精忠。其中吴三桂是领头羊,但尚可喜未参与叛乱,其子尚之信响应吴三桂参与叛乱,耿精忠也起兵反了清朝。因此,严格来说所谓的“三藩之乱”,应该叫“两藩”,尚之信所属的只是尚可喜部分军队。
灭领头羊
1673年,康熙做出
撤掉“三藩”的决定,吴三桂于当年11月,首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,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,提出“兴明讨虏”的旗帜。吴三桂从云、贵向湖南进军,当时四川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陕西、湖北、河南等省的汉官及汉兵,还有一些农民积极响应吴三桂之乱。
但吴三桂却在湖南落脚,并大修工事,并没有进一步向北发展,这就给了康熙部署兵力的机会。在康熙分化瓦解和进攻下,吴三桂渐渐失去了战略优势,几次败于清军,其实力大减。
本来吴三桂就是一个朝秦暮楚的人,特别他杀了永历帝后,虽然有一些汉官响应他,但大多数汉人对吴三桂并不信任。这就让吴三桂虽有“兴明”旗号,但响应的人太少。吴三桂已经错失了起兵谋反的时机,当时他抓到永历时,完全可以借永历帝之明谋反,如果那时谋反,吴三桂名正言顺,即使他有投降清朝的这一段,也会得到其他的人的谅解。但吴三桂只是一个将领,并不是一个看得长远之人。因此杀掉永历帝后,他再谋反,实际已经没有胜算了。
1678年,吴三桂在清军的追讨下,为了早日实现称帝的梦想,他在衡阳称帝,建国号为周。但此时吴三桂虽然当了皇帝,但他已经是强弩之末,已经抵挡不住清军进攻了。吴三桂不断想甩掉清军,但他如惊弓之鸟,不久病重去世前。吴三桂死前,把皇位传给孙子吴世璠。
吴世璠又坚持了三年,最终在昆明被清军攻下城池,吴世璠自杀。自此,长达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。据资料记载,康熙派人寻找吴三桂的尸体,虽然没找到,但也对外声称找到吴三桂的墓地,并掘其墓,向全国各地传看吴三桂的骸骨。这是一种胜利象征。
先招后杀
三藩之乱平定后,与吴三桂同时起兵的靖南王耿精忠、尚可喜之子尚之信结局如何呢?首先来说一下尚之信。
尚之信是尚可喜的长子,尚可喜也是毛文龙的手下,当年与耿精忠一起投靠皇太极。尚可喜对清朝很忠。为清朝南征北战,特别是清朝入关后,他率军征江南,并一路打到广东,后来尚可喜坐镇广州,被封为平南王。
1673年,已经70岁的尚可喜上书康熙帝,请求告老还乡,留儿子尚之信驻守广东。此时吴三桂也上书告老还乡,于是康熙才决定撤藩。但吴三桂接到撤藩令后决定起兵谋反。康熙下令尚可喜继续镇守广东,又加封其子尚之信为镇南王,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。
此后尚可喜坚守广东,吴三桂也加紧对他的进攻。并且利用尚可喜与尚之信父子之间的矛盾,买通尚之信,并答应尚之信,事成之后,继续让他为王并镇守广东。
1676年,尚之信发动兵变,炮击清军大营,并派兵把其父的府第也包围起来。并接管了平南王的权力,也接受了吴三桂给他的“招讨大将军”的旗号。尚可喜看到儿子谋反,气得想自杀,后被手下所救,但不久病逝。
但尚之信谋反后,吴三桂不断向其索要银两,尚之信后悔了。当他看到耿精忠也投降,于是向康熙投降。康熙赦免了他的罪过,让他戴罪立功。
尚之信虽然重新归附了清朝,但他也在观望吴三桂与清朝战事,当吴三桂攻韶州时,康熙几次催他出兵迎击吴三桂,尚之信都以广东人心未定为由拒不出兵。此后尚之信又有两次不听康熙的调令,以各种借口不出兵。这实际上就给他后来被杀埋下隐患。
1679年,当尚之信率兵进入广西后,以有病为由,率军返回广东。他怕康熙抄了他的老窝。
1680年,此时吴世璠败局已定,康熙决定收拾尚之信。因为尚之信两个心腹跑到北京告发他谋反的事,康熙派人在武宣捉拿了尚之信,并赐他自杀。
逼降再杀
驻守福建的耿精忠也是实力较强的一支藩王势力。撤藩后,耿精忠看到吴三桂起兵,他不久也起兵谋反。
耿精忠与尚可喜一样都是毛文龙的手下,他们降清以后,清朝给他们待遇很高。但耿精忠看问题就不如尚可喜。耿精忠没有认清当时局势,盲目响应吴三桂。
1674年,耿精忠在福州响应吴三桂,杀了福建总督范承谟,此人是范文程的儿子。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后,大造声势,很快得到一些怀念明朝的人的支持。队伍迅速发展到10多万人。
对于耿精忠的谋反,康熙很恼火,他一边派人把耿精忠的兄弟软禁起来,一边派人劝降耿精忠。但耿精忠反意已决。并派三路大军向清朝进攻。
但由于耿精忠与台湾的郑经产生矛盾,而且他的手下缺少粮草供应,就在沿途进行抢掠,让他失去了民心。
后来耿精忠的手下不断有降清事件,而且最后他被降清的手下所困,不得不再次投降清朝。耿精忠表示以功赎罪,派兵攻打郑经和尚之信。但1680年,耿精忠被手下告发,告他“尚蓄逆谋之心”。康熙招他进京,革去其王位,并以“负恩谋反罪”进行审判。
1682年,明珠认为“耿精忠负恩谋反,罪过大于尚之信。”他认为耿精忠的罪要大于尚之信,康熙下令,对耿精忠及其手下凌迟处死。
至此三藩之乱的主角都有了归宿。总结“三藩之乱”失败的原因有很多,首先三藩王并不团结,没有提前筹划,统筹协调。而且藩王反意并不坚定,比如尚可信、耿精忠,反就反了,最后大不了一死,但他们并没有坚强下来,这也给了康熙各个击破的机会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65104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